受城市內澇的影響,國家提出建設海綿城市,即讓城市像海綿一樣,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"彈性",下雨時能"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";需要時將蓄存的水"釋放"并加以利用,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以及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。彩色透水混凝土
"吸水"作為"四道工序"之首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重點,由透水混凝土、透水瀝青修筑而成的透水道路便可達到吸水的功效。作為一種新生態型、新環保型的道路種類,透水道路已日益受到業界人的關注。因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裝,其孔隙率為15%-25%,雨水容易迅速的被吸收,滲入地表,蓄養地下水,減少植物灌溉用水量,節約水資源。

除了具有高透水性,透水道路還具有抗凍、耐用、高散熱等特性,可吸附城市污染物,減少揚塵污染。另外,透水混凝土還可著色,進行色彩搭配,實現不同環境的裝飾風格要求,已成為市鎮道路、自行車道、辦公區、停車場、社區道路、園林道路、公園道路的首選材料。